中國周刊

愛心食堂、關愛基金、文化禮堂……汕尾培育鄉(xiāng)風文明有妙招

2021-01-07 9:35:17 來源:中國網(wǎng)

去年以來,汕尾市立足于新時代文明實踐,把移風易俗作為培育鄉(xiāng)風文明的催化劑,通過構建多位一體育人平臺,建設農(nóng)村精神文化高地,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汕尾特色品牌。

汕尾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把文化禮堂作為文明實踐重要平臺、設立文明實踐基金搭建愛心橋梁、興建“愛心食堂”、建設文化禮堂……多舉措創(chuàng)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

關愛基金讓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在愛心食堂吃飯,在外工作的子女可以少為我們操心?!鄙俏彩谐菂^(qū)東涌鎮(zhèn)東石大陂頭村的葉君秒常到村里的愛心食堂和其他老人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他認為愛心食堂體現(xiàn)了對老人的關懷,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據(jù)東石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東涌鎮(zhèn)黨委的指導下,東石村設立關愛基金,辦起愛心食堂,村里面的15位孤寡、留守、困難老人的一日三餐有了著落。愛心食堂嚴把食品衛(wèi)生安全關,每一餐都考慮到老人們的營養(yǎng)均衡。同時愛心食堂也向村里低收入的留守老人以及留守青少年提供就餐服務。考慮到年紀偏大、行動不便的老人們,村“兩委”組織了愛心志愿者,為這些老人們提供了送飯上門的服務。

愛心食堂投入資金40多萬元,面積120多平方米,配備了空調(diào)、沙發(fā)、桌椅、電視、消毒柜、冰箱等設施,給老人們配置了一個溫馨的就餐環(huán)境。

這樣的愛心食堂在汕尾正成為特色品牌。愛心食堂的設立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留守老人的吃飯問題,還照顧到了村里的弱勢群體,為汕尾增加了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東石關愛基金發(fā)動愛心人士捐款集資,讓村里的一項項公益事業(yè)開花。東石關愛基金會是一支基本由長者組成的公益隊伍,把村里的長者,特別是黨員干部、退離休干部集合起來 ,作為一面旗幟,讓身邊的群眾能領悟和感受到文明向上的積極氛圍,讓黨員干部的“關鍵少數(shù)”示范帶動群眾的“絕大多數(shù)”。東石村的一位村民說,破除封建迷信、反對鋪張浪費,把錢花在公益事業(yè)上,讓一些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這才是最大的實事。去年8月份,該村的18位貧困優(yōu)秀學子獲得了東石關愛基金會的資助。

汕尾正在探索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建立政府社會雙向互動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模式,廣泛發(fā)動民間組織、社會大眾積極開展捐贈活動,為文明實踐活動提供資金保障。

構筑城鄉(xiāng)精神文化高地

走訪東石村,一面“紅黑榜”頗為顯眼,這是東石村推行移風易俗工作而設立的榜單,“紅榜”展示干凈整潔的村貌,而“黑榜”曝光臟亂差的形象并要求整治。同時,“星級文明戶”的獎評深受村民喜歡,各家各戶都積極打造鄉(xiāng)村優(yōu)美環(huán)境。

在東石村的文化禮堂是“接地氣”的百姓舞臺,村民們可以在這里欣賞戲劇、舞獅、寫書法、看書等,這里也是他們開展文化交流、科普宣教等活動的地方。

這是汕尾打好文化惠民組合拳,推進農(nóng)村耕讀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進禮堂在基層的生動體現(xiàn)。文化禮堂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平臺,汕尾統(tǒng)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文化禮堂融合發(fā)展,建設成為農(nóng)村精神文化高地。

當前,汕尾重點選擇在文化特色鮮明、人口相對集中、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基礎較好的村(社區(qū))開展試點,充分盤活當?shù)乩闲I帷⑴f倉庫、老辦公樓等閑置資產(chǎn)或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舊祠堂、古宅、古戲臺、古神廟,給閑置資源重新賦予生命力。通過拓寬社會眾籌、村民自籌等多元資金渠道,充分發(fā)動當?shù)剜l(xiāng)賢踴躍捐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著力形成“一堂一色”的人文景觀。

據(jù)了解,汕尾集中市、縣兩級優(yōu)質(zhì)資源,打造7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高標準高質(zhì)量構建功能類聚科學化、建設要素標準化、活動開展常態(tài)化的陣地平臺,形成“點上有特色、線上有風景、面上有形象”的生動局面。

新時代文明實踐逐步在汕尾開花結果,并漸漸形成汕尾特色品牌。 “愛心基金”讓“人人慈善、人人公益”理念深入人心;興建“愛心食堂”,激發(fā)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社會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設立“紅黑榜”,鞭策陳規(guī)陋習、弘揚社會正能量……基層文化場所已成為文明實踐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主陣地。


來源:http://anjian.china.com.cn/html/csaq/csdt/20210107/19150.html

編輯:海洋

已經(jīng)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