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5:05:05 作者:葉子
2018年周剛水彩畫——《新來的礦工》150x420cm
“我們必須穿越一個從群體中逐漸消失,并為自己劃定的怪圈。一些藝術家,謹慎地為自己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
“藝術家有一種強烈而又自發(fā)的印象,這種印象就是藝術家作品中的個性特征。個性,無須我們刻意地去尋找和追求,因為個性本來就有。沒有必要為了體現(xiàn)個性而在作品中走出一個‘我’來。重要是如何提高這個‘我’的本身的質量……”
這是周剛于1991年發(fā)表在《新美術》雜志上的一篇自我獨白。在我與周剛從相識到相知近二十年的交往中,這段富有想象力并充滿哲理的“藝術坦言”我一直牢記在心。那時,周剛已成為海內外名聲不小的水彩畫家。而我堅信,日后的周剛,將更有作為,他所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將在這個時代被肯定甚至被仰望。
2021年周剛水彩畫《早班礦工》150x105cm
水彩畫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門類,是文藝復興時期萌發(fā)起來的一個畫種,但歷史上以水調色作畫的時間則可上溯至原始社會。至文藝復興起,已經(jīng)有人用水和膠調成透明或半透明色在羊皮上作畫。一個世紀以來,水彩畫自西方傳入中國后,經(jīng)幾代人的努力,其面貌已發(fā)生重大變化。然而要給水彩畫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還真難。不過,周剛認為“水彩畫就是以水為媒介,調和色彩而繪成的畫”。他還認為“水彩畫具有巨大潛能,并有十分悠久的歷史。這在世界繪畫史上已不再是新鮮的了,而且具有獨立存在的方式和地位。水彩的特點是透明、流瀉,并具融合力,讓你感受到的張力。如何用水彩這種藝術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對生命的真實體驗,這是水彩畫最本質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切藝術最本質的規(guī)律。它與不同的顏料混合便可產(chǎn)生非常豐富的變化,可以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內心的精神世界?!?/span>
我對水彩畫的認識,以及收藏研究正是源于周剛,尤其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藝術世界。
周剛是一名畫家,也是一位藝術家。在我看來,做一名畫家相對較容易,但作為一名藝術家卻很難。難的并不在于繪畫本身,而在于繪畫以外的功夫。這包括讀書、修養(yǎng)、意識、情感等等,一些不被一般人所認識的東西。幾十年來,周剛一直在這些方面苦苦追求與尋覓。
2022年周剛水彩畫——《歲月如金》150x315cm
可以說,在同代人當中,我很少見過能像周剛這么刻苦奮發(fā)的人。他對工作尤其是對水彩畫的熱愛簡直到了發(fā)狂的地步,這也是造就今天的周剛和他那水彩畫藝術成功的緣由。
除了工作、畫畫、讀書,他幾乎沒有其他的嗜好。他每次外出寫生,那沉沉的背包里總要塞上一兩本他覺得必須閱讀的書。寫生后,回到寓所,便翻出書本大聲地朗讀,以此釋放疲憊不堪的身子。當他寫生作畫時,時常表現(xiàn)得較為專注,特別是遇上他所要精心描繪的對象時,他頓時會變得兩眼閃光,渾身冒汗,踝關節(jié)跪出血泡卻全然不知。正是這勤奮好學的精神鑄就了今天周剛的藝術成就。
周剛的水彩畫藝術有著扎實的功力,新奇的構圖,絢麗的色彩,嫻熟的技巧,水彩畫所有的藝術元素在周剛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2022年周剛水彩畫——《歲月當歌》150x315cm
周剛的水彩畫首先得力于他嫻熟的用水技巧。水彩畫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色和用水。這與油畫的色彩有些相同,然其用色的本身卻并非相同;這與國畫的用水有些相同,然其用水的方法并不相同。它的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以及色調和對比,似乎比油畫和國畫更為講究,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水彩法則及體系。因而水彩之所以稱之為水彩,其彩和水的運用是創(chuàng)作成敗的關鍵。
周剛的水彩,其用水十分的神奇。以水蘸色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在他的筆下,水不僅起到了稀釋顏料、調節(jié)濃淡、增強亮度的作用,而且真正發(fā)揮了沖化、濕潤和銜接畫面的功能。他那色彩繽紛的各種色調,在其水分的撞擊下,使所繪物象達到了濃淡相宜、冷暖相融、遠近相間的藝術效果,產(chǎn)生出極為豐富而瀲艷的色彩變化,從而創(chuàng)造了無法言狀的藝術勝境。
周剛水彩畫的成功,也是借助在造型準確的基礎上的。所謂的造型便是素描和速寫。
2021年周剛水彩畫——《春意綺園》尺寸75x105cm
周剛的素描功底十分扎實,造型能力之強硬,結構塑造之正確,形態(tài)神韻之完備,在他撰寫的《素描表現(xiàn)技法》一書中得到完美的展現(xiàn)。獨特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使之所繪對象在瞬間就能活生生地突顯出來。通過素描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繪畫藝術水平,正如米開朗琪羅所言:“掌握了這種東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著一筆巨大的財富?!彼米约旱难劬θビ^察事物,用自己的手去表現(xiàn)人的靈動和自然的美好,是一種從心底流露出來的愛。尤其是他那大膽而神速且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成的形體,為他水彩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做好了堅實的鋪墊和基石。
周剛的水彩畫色調十分豐富而又極具變化。他的用色與傳統(tǒng)的方法密切相關,但又不囿于某家某派,是按自然色調所包含的特定內容擴充開來。其所敷色調具有極佳的象征意義,對整個畫面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讓自然界中的物體表現(xiàn)得相當精美。他的用色,是那么的巧妙,那么的嫻熟,那么的果斷而大膽。筆觸一擦而過,大自然萬物的瞬息變化在他的筆下停住,留下了光彩奪目的印象。這是作者熾熱情感自然釋放的必然結果。美在韻律的均衡中產(chǎn)生了,在變化中走向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求得變化,綻放出驚人的色彩美感。這些可從他創(chuàng)作的《窗外有風》《正午陽光》《青春無邊》等佳作中證之。
2021年周剛水彩畫——《綺園聽琴閣》尺寸75x105cm
色彩的對比,是一種對立性很強的東西。這除了要求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對色彩的正確運用之外,還有形態(tài)、質地、結構等的巧妙安排。而其中,支配色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支配色又分別通過色相、明度和純度等發(fā)揮著視覺作用。與此同時,整幅的畫面多半還受面積大小的制約,一旦出現(xiàn)不妥,就會混沌一片,破壞畫面。
周剛在水彩創(chuàng)作中,善用支配色,喜用支配色,且用得十分的大膽與洗練。他所創(chuàng)作的《晨夢》《浴》《青海涼風》和《盛夏》這類美人畫作,盡管畫中色塊多樣,冷暖不一,然其人體的設色,卻是顯得那么的單純、明亮和清澈,并常常以橙色、黃色、肉色等暖色調作為主體。在這里,支配色無疑達到了決定性的效果。在整體的變化中給人以統(tǒng)一而完美的印象。在多樣而統(tǒng)一的層次支配下反而顯得光彩奪目,栩栩如生,張力四射,讓人產(chǎn)生無法抹去的視覺美的熠熠光輝。有時,當整幅畫面色調過于單調時,要改變這一局面,周剛則又大膽地運用了強調色。這便使得在畫面在整體融合中顯得過弱的配色,產(chǎn)生出其色調的強烈對比,從而取得了平衡的美感。
周剛的水彩作品用色獨到,他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當幾個局部維持著某種間隔配列時又令人感到動態(tài)的連續(xù)關系。畫面色彩要素中的色相、明度、純度的變化與不同質的色澤強弱、輕重、冷暖等相互配合,并由此產(chǎn)生出色彩的抑揚頓挫、連續(xù)反復。
周剛新近創(chuàng)作的《戴帽的女孩》《紙月亮》《山東農(nóng)家風景》等作品,光譜色彩組成了一個明亮瑰麗的實體。畫中的景物更是渾然一體,即金黃色、橙色、肉色和蔚藍色,在周剛的筆下,相互交織,互相輝映,空氣與光影在其間徘徊回蕩,演繹出一曲曲與生命共舞的人生交響樂。
長期寫生,不斷地實踐,是造成周剛水彩畫創(chuàng)作成功的又一關鍵。
每年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周剛總要外出寫生,就連帶著學生外出考察,他也總要帶上他的畫具。他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寫生幾乎是他水彩畫生活的全部。
為不受外界的干擾,使自己能安下心來認真研究寫生的價值和作用,他自1992年起,特意選擇了一個位于浙中南部地區(qū)的一個古村落——俞源,作為自己寫生創(chuàng)作的基地。俞源位于浙江武義縣,始建于明代中葉,是根據(jù)劉伯溫太極星象論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古村落。它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具有優(yōu)美自然風景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的村寨。每年一有空,周剛就會深入此地,一待就是一星期,十幾天或整個寒暑假。他在俞源的農(nóng)家院落,田陌村頭,山嶺泉流之間,從中感悟這古老而純樸的村落所呈現(xiàn)出來特有美景,以激發(fā)自己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從而尋找水彩畫藝術表現(xiàn)的形式與內涵。他的《俞源村口》《俞源萬春堂》《老漢》等作品就創(chuàng)作于俞源,俞源成了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不過被他稱作“第二故鄉(xiāng)”的還有溫州楠溪江的林坑村、江西的婺源以及云南的大理等。
長期的寫生實踐 ,使周剛不但在觀察自然中得到了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手法,而且磨練了他剛毅而堅忍的意志。尤為重要的是他經(jīng)過長期而艱苦的寫生研究,已逐漸消除了傳統(tǒng)固有的用色規(guī)律,取而代之是他自己的一套用色方法,最終梳理出了大自然瞬息萬變的色調規(guī)律。
周剛的很多寫生作品,無須再加工便是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這些寫生藝術品,其水彩的光色調子來源于對大自然的觀察,更是他長期來對光色原理深入研究的結果。他意外地找到了光影與色彩的和諧點,并在這里自由地發(fā)揮。
讀周剛寫生畫作,光譜色澤已組成了明亮而絢麗的形體實質。畫面的景物晶瑩明亮,光彩照人。在他的筆下,色彩是那么愉悅,色調是那么亮艷,色塊是那么和諧,豐富而多變的色彩在光的變動下形成了多彩而豐富的調子,生命與自然的渾然化一。
周剛在水彩畫藝術創(chuàng)作取得的成就,也得力于他勤學與苦思。在我看來,他的成功更多地得力于他能夠在讀書求學中向自然學習,重要的更在于他獨特的性格和堅韌的毅力。
周剛,祖籍山東,1961年出生于陜西榆林。他自幼喜歡涂鴉。18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西安美專,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浙江美院,后攻讀研究生并留校任教。他所攻讀的專業(yè)及工作的行業(yè)雖是設計裝潢專業(yè),但對于水彩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卻始終堅持不懈。如今,了解他的人只知道他的水彩畫畫得特好,卻忽略了他本身的工作和職業(yè)。
周剛常和我說自己是一個“孤行者”,然我覺得他并不孤行。他與自然為伴,自然對藝術家而言是一位永遠可以請教的老師。
周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水性材料繪畫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水彩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楊文博